郸城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开展向苏秀英学习活动的通知
郸教[2016] 13号
近日,我县丁村乡大郭庄行政村71岁老人苏秀英,用上街卖菜、卖野草药省吃俭用积攒的1万元钱,购买法律书籍捐赠给留守儿童的事迹经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苏秀英学习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力弘扬苏秀英先进事迹,全面开展学习。言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是长期养成的生活态度和道德习惯的自然流露,折射出人的品德与操守。苏秀英大爱无疆,道德高尚。她坚持一辈子做好事的理念,做了一辈子好事。村民、邻居甚至素不相识的流浪汉,只要有困难,她都会伸手相助,哪怕自己节衣缩食;苏秀英勤劳简朴,乐观向上。71岁了,还坚持种地养殖,不但不拖子女和社会的后腿,还攒下钱来帮助他人。她生活简单,衣着朴素,十分节俭。“住的房子不漏雨,夜里有个被窝铺,白天能吃饱饭,就知足了。”苏秀英心系孩子,勇于担当。作为普通农民,苏秀英赚钱不易,靠卖菜割草药维持生计,但她看到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报道,却舍得把三年积攒的养老钱买成法律书捐献给学校,教育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都知道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刻不容缓,但许多人仅仅发发牢骚,忧虑感叹,苏秀英却用实际行动体现出了关注中国农村未来希望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苏秀英崇尚规则,信仰法治。她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她要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她选择的是让孩子们学习法律,她向孩子们捐赠的是法律方面的书籍,她希望在留守儿童中开展普法教育,让他们遵纪守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而且她相信孩子们学法知法守法就不会走上犯罪道路。苏秀英淡泊名利,品质高远。苏秀英捐款给学生买书,不愿留姓名,不让工作人员给她拍照,不要公益组织给她的奖励。“不图名,不图利,恁大年纪了啥都不讲,只求子孙们多学点知识。”善恐人知,绝对是真善。她那双因劳作而略显粗糙的手,写下的是人间大爱;她那张在生活打磨下饱经风霜的面庞,闪耀的是正能量的光芒。我们学习苏秀英,就是要学习她乐善好施的高尚情操、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情系孩子的责任担当、遵规守纪的法律意识,关爱留守儿童,传递正能量,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各自的力量。
二、创新学习形式,推进学习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成立组织、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利用校报校刊、展板橱窗、校园广播、电子屏幕、校园网群等宣传阵地,观看苏秀英视频、学习苏秀英事迹、研讨苏秀英精神,写心得、谈体会、举行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请本人作报告等,多角度多渠道宣传好、学习好、践行好苏秀英精神。要把学习苏秀英与学习张伟、侯一风、王西梅等同志先进事迹结合起来,以模范人物为镜,学习先进典型,学习身边榜样,真心诚意听取群众的教育愿望和意见,认真查准找实关注留守儿童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学生法制教育、教育精准扶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转变作风、学以致用,模范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确保学习苏秀英活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
三、学习苏秀英,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各学校要通过开展学习苏秀英活动,积极发现挖掘身边模范典型,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唱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主旋律,持续增强教育正能量。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切实解决当前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做群众满意的教师、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
各单位学习活动开展落实情况、身边先进典型事迹、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整改情况等及时以文字、图片形式报送郸城县教体局办公室邮箱(
dcxjtj01@163.con)。
郸城县教育体育局
2016年5月23日